一雨之秋
听说南京是没有秋天的
一场夜雨,便到了我在南京的第一个秋天
坐着公交去所里,没有夏日的狂躁,但已不是秋天的安宁,更像冬天的肃杀
缺席了一天的玄武,那片不阔的荷塘,该也隐去了吧
人总是矛盾的,比如夏生的我,注定最喜欢秋末,该添些衣裳了
夏莲空寞无人采,一雨秋荷残
听说南京是没有秋天的
一场夜雨,便到了我在南京的第一个秋天
坐着公交去所里,没有夏日的狂躁,但已不是秋天的安宁,更像冬天的肃杀
缺席了一天的玄武,那片不阔的荷塘,该也隐去了吧
人总是矛盾的,比如夏生的我,注定最喜欢秋末,该添些衣裳了
夏莲空寞无人采,一雨秋荷残
所里貌似新接了项目,我也被拉去旁听,这次的课题是固碳,是中科院目前的1号项目
关于技术方面嘛,作为新人,我没啥意见,其实也听不大懂,但前面的背景介绍却有意思的多
比如关于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可能是西方世界撒的弥天大谎,二氧化碳浓度提高确实和温度提高成正相关,但更大的可能是温度提高造成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不过好在不出意外我还有50年的寿命,可以看到谎言的破灭或者是血淋淋的事实
还有讨论中有位老师的言论很对我胃口,就是—-
其实最好,最实际的固碳方法就是劝全国人民多吃点,长胖点,进行人体固碳
想来,我为这项事业已经奋斗了二十载,虽然中间也曾彷徨过,以后,我决定,再也不减肥啦!
之后讨论一直进行到11点半,我有些坐不住了,便提着包在老师们的眼皮底下偷溜去食堂固碳去了
仰天长叹,食食胜于雄辩~~
没有对手,亦没有队友
眼里只有无尽的跑道,耳里充斥自己的心跳
1.南京对于我,也不大陌生,除去自己感性的认识,一次不大顺利的旅行,些些在此读书工作的同学,还有亲戚家可以蹭饭
但,还是觉得孤单,换上南京的号,第一次换号,第一次群发短信,大家有的回复了声,有的没回复;我对大家的回复有的回复了声,有的没回复;大家再回复给我,我再回复大家……就像长满水葫芦的湖中的一个波纹,没有风,很快就会平静下来
群发的时候说,有事没事常联系,其实多少有些自欺欺人吧,联系是肯定要少的,最惨的是没联系,我本来的电话和短信就不多,这次南京的卡一个月200条的短信,接听的不要钱,对于我,都是一种奢侈的浪费吧
2.来了之后是有一些落差吧,一方面是城市的问题,一方面是研究所的问题,不过归根结底是自己的问题
我要一遍又一遍的解释我从同济来研究所的原因;一点又一点的适应好了很多但排斥更多的生活;坐在有些缺少活力的办公室里;体会想说话却又不知道找谁说的阵痛;还有就是和我以为我最擅长对付的寂寞和孤独做斗争
或许是我们08毕业一代都会面对的问题吧,看着大家写的多少类似的东西,我也很无奈,我们是很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至于解决问题,我们还稚嫩了太多
迷茫自己的未来,迷失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不过是因为习惯,人人都很冷但却不又能相互取暖
3.还是回到正题吧,办公室里其实挺压抑的,师兄师姐的工作强度和效率让人惊人的恐怖,我觉得自己就像一只鸭子被丢进大海,看着海鸥飞向彼岸
或许是研究所的机制吧,和高校不一样的是,这里是以课题组为单位,而不是以专业为单位;同专业的四个人属于四个课题组,同办公室(俺们课题组比较大,有4个还是5个办公室)的属于四个专业
住在一起的人工作不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的人上课不在一起,上课一起的人吃饭不在一起
已经参加了工作的同学大概早就体会到了这种滋味吧,可惜,我才刚舔到
4.就像大家说了很多很多,不介意我再说一遍吧,很怀念本科,一起住,一起吃,一起玩,一起疯,哪怕去打一场我不喜欢的球也是开心的,大家像第57个民族一样,说只有我们自己才懂的话,干别人都不理解的事……
只是,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干了那杯酒,没有第三杯
现在的我们,好像被当作是展览品被巡展,再光鲜或许也不开心,但我们还是会坚定的跑下去,就像刘翔那样,既然赋予了使命,就一定要拼命
我也一定要好好跑下去,不管终点是什么,坚持不了的人,肯定不是我
以上,南京的第一个中秋
好说来了也有一礼拜了,尚在适应期中~~
1.北京东路
上回来面试的时候觉得挺荒凉的,其实省委和市委都在这条路上,只能说是南京的商业欠了些
2.七
南京貌似是和七很有缘分的城市吧,比如南京军区的番号都是七字头,包括以前给咱军训的73171部队。。。
还有就是鼓楼在盖一座大楼,本来觉得也就一般,知道路过看到广告,450还是470米,称是世界第七,为什么挑这个高度。。。。
3.玄武区
玄武区就是玄武湖周边地区啦,要说我在杨浦区也混过三年,海淀区也玩过三天,但玄武区的大学密集度丝毫不让
从我们住的天文台公寓往西骑,依次是南林,南师分院,东南,南京,河海,南师本部,这只是玄武湖南边的一条线。。。
好说混了些天,对南京的银行也有了些些认识,虽然有些混乱
要说到南京银行的特点,和上海最大的不同是国产率相当高,以前坐123路过外滩,一路的外资银行让人觉得纸醉金迷又高不可攀,但南京却是外资被国产打压的厉害
比如南京感觉最常见的银行是交行,虽然它的总部在上海,但老觉得是墙里开花墙外香
此外传说中的去年银行业两大地方股的宁波银行和南京银行也很常见,浙商银行居然也有(不知道它的业务主要是什么。。。)
还有就是信用社了,我这才知道信用社是省间独立的,比如江西的信用社发的卡叫做百福卡,江苏的叫做圆鼎卡,把老爹嘲笑了一番
接着便是我的混乱了,现有农行准贷记卡一张,中行贷记卡和借记卡各一张(准备注销中);来南京时准备开张招行的贷记卡去淘宝(未果);到所里报道发了一张工行借记卡(工资卡);另办了一张金陵通卡(交通卡),居然是和华夏银行绑定;平时去南林吃饭比较多,准备去办张饭卡,居然也要绑定,而对象是建行
钱包无限膨胀,钱无限压缩中。。。。
不知不觉就是第三周了,也要开始上课了,其实我连课都还没选好。。。
将就着打算选门南大的课,今天先去旁听
6点钟被二师兄折腾起来,好像是上辈子才有过的起床时间。。。磨蹭到六点半,洗漱到七点,蘑菇了半天终于出发了,延北京东路一直骑,然后迷路,最后在我的第六感指引下找到南大小门
一路摸到教学楼206,发现人还真多,直到老师来,已经有人要站着上了,好在及时协调换教室,不过我也从206的第二排变到212的倒数第二排。。。
南大的老师很有水平,普通话虽然不标准,但也是我在大学里到现在上过第三有水平的老师的课,在理工课里可以算第一了
话说老师长挺帅的,总觉得像个欧美明星,课间一讨论,当让-雷诺三个字出现时,大家一起点头,两节课的时间觉得超级短
插曲之一是遇到了同课题组兄弟的高中同学,他说这老师是他导师的导师,大师级别,很惭愧,我还不知道大师的名字,而且也没交钱,就占着位子听让-雷诺上课
还有小插曲便是哈哈,南大的美女真多,哪怕硕士里也是,比如坐我前面左边的MM,代号白版林依晨,每次回头都坚定了我选这课的决心,不过放学和二师兄,三师弟一说,还没来得及说出“清绝似冰还似玉,渺然非雾亦非花”,他们两居然异口同声的说:“你说的是那胖妞?”
仰天长叹,才不到半年,难道我的审美标准又下降了吗!!
总体来说南大的感觉非常棒,这礼拜试听结束后再权衡一下,要不要把南林,河海的全换到南大,不过话说南大一学分400大洋,就让-雷诺这一课就要1200,为了林依晨,相机来年再买吧
话说,我们现在的公寓是南京最好的公寓。。。隶属天文台管,位于花园路6号,旁边是延期施工的锦江之星,也快开业了吧
敝人公寓在1203,也是20年来住过的最高楼了,三人间,有独卫;六人公用一厅,十人公用一阳台,至于楼顶的平台,现在暂时被我独霸中,回到了以往上床下桌的设计,不过可能是骨头贱吧,老怀念下铺的生活,哪怕被道哥踩上几脚
公寓离南林步行5分钟,骑车15分钟到所里,交通还算可以,不过风景是大大的不错,钟山风景区就在目距之内,旁边就是明中山王墓,就是徐达了。。。在南京,想不住在死人边是很难的。。。。
从公寓出发,过徐达墓,南师分校区,就到了我最喜欢的—-路名又忘了,就是一边是玄武湖东南线,一边是紫金山白马公园,把景区当路走,不是每座城市都能做到的吧
中秋那夜,一个人绕湖骑了一圈,便彻底爱上南京了,荷塘,行船,城墙,古木,轻风,明月,霓虹,海市,一切和湖有关的东西,都能在玄武湖边找到
与其暗恋厦门,不如移情南京
房价快跌。。。。
话说南林其实去了很多次,英语课也是南林上的,不过英语老师---那位人文和外语学院的两院院长实在是,行政能力超过教学能力很多很多,所以不认为那是上课
今天的课是数字图像处理,三学分,900块,不过貌似中在水牛口里了---没有MM,而且是吐血的礼拜六上课,不过老师的水平,貌似不让南大的让-雷诺
和让-雷诺不同,这次老师的名字是知道的,而且居然手机号也是知道的,非常负责人的老人人,普通话也是惊人的标准,上起课娓娓道来,仿佛和一位长者促膝而谈,可以说是头发掉光兼坐着版的老励,同样让我想到了一位大腕:沉默的羔羊里的安东尼-霍普金斯~~
课程是吐血的数字图像处理,第一天课又是原理中的原理,原理到吐血的高数,欧拉公式和傅立叶变换,老人人讲的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而我在正交变换上就开始掉链子….
下午被人拉去打牌,五人斗地主,有人用一对五压了我五个二
想起昨天的化学课,第二节课就讲到络合平衡,我问旁边的同学,mol是什么
仰天长叹,召唤牛蛙,牛糕;牛羊有难,速来支援!!
考虑到十一可能哪里都不去,寝室还在断网状态,所以决定,今天去买书~~~
南京的书店,和上海可以说完全不一样吧,满大街都是千人一面的新华书店,私立带特色的少的可怜,不过另一大特点,就是有很大的书市
和书城不一样,书城属于新华传媒,非要说的话算是带特色的非私立;而书市就是类似文庙的那种集市型的,也是我的最爱,不过文庙实在远的可以,去过一次后我便再也没有那个雅兴了。。。。
不过南京的书市则又是一派风景—长三江图书出版市场(好像是这么叫),长的像书城,实际是文庙,在军人俱乐部里,充分结合了北京的正统和上海的实惠,再加上南京自己的特色
私认为北京是都城,上海经城(也就是经都),南京是兵城(红牌的车与站岗的兵应该冠绝全国)
骑车从所里出发差不多一刻钟就到了,可惜时间没算好,又忘了取钱,匆匆只扫了第一层
晒书单:
华莱士人鱼—–豆瓣上的新推荐
恋空(上,下)—-装帧太漂亮了
山楂树之恋 —-豆瓣上的经典推荐
天使之卵——-老黄的推荐,真贵!
数字图像处理—霍普金斯的推荐,居然给我碰上了
三联,世界博览,MILK,21经济周刊—杂志也有九折
总计170大洋,其实当时兜里只有150,最后遇上大师版且是最后一本的图像处理,逼我到浦发取钱,其实我要是议价能力强点也不用这么狼狈的
还有就是,最近的书市感觉。。。日下吧,好书真的越来越少,郭敬明团队的书占了畅销的大半,话说回来,也是装帧超级漂亮,好在我定力不错,忍住了
还不到一张回家的火车票钱~~
书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也是最保值的投资品和最安全的保健品—-said by LY
又是礼拜三,又是南大~~
早上天气不大好,我终于穿上了秋装,不穿袜子的记录也到今天结束了
这次不说林依晨,只说让-雷诺
今天终于知道雷诺的真名了–冯学智,传闻中冰川遥感第一人,挺牛一人,上课也很有水平,我一直认为水平的表现之一,就是让人觉得亲切,比如上课会侃侃自己的经历,尤其是自己衰的时候
老师说他8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当时的老所长要求,不管什么专业,哪里来的学生还是老师,前三个月都要拉到天山去体验生活,其实初衷就是体验冰川冻土,但手段实在狠,要自己到天山干活找食物
他当时也不习惯,也很有抵触心理,所以偷懒,装病,一躺就是三天,干粮吃完,饿了两天,开始干活…..当年的硬汉,很有我现在的作风哈哈
想起老系主任说他去英国的时候,一个礼拜看完全套金庸
仰天长叹,以后我一定会说,我当年没网上被困网吧半个月…..
PS:配了才半个月的电脑当机了,有脑没网变没脑没网
初来乍道的时候,觉得南京的交通不错,比如自行车可以骑到任何地方,直到遇到了红绿灯
——————————-我是分割线——————————–
在上海的时候基本没留意过红绿灯,因为出去基本靠公交和地铁,所以对红绿灯的映像还停留在宜春,比如以前骑车去学校,十五分钟只有两个红绿灯,吃到大红灯需要等70秒
而南京则是红绿灯之城了,从寝室往所里骑,快些也就十五分钟,但有将近10个红绿灯,如果十个都吃到大的话,估计能超过骑车时间了
多还不是关键,最恐怖的是时间了,我前二十年的人生基本对红绿灯的概念就是最多70秒,撑死80秒,但南京的红绿灯基本都是90秒,有一次错过绿灯,我停下和二师兄聊了几句,抬头发现了92!!!看得我是血管贲张,心潮滂湃,以两位数的红绿灯倒时器来说,该说它慢呢,还是说我说话速度快呢
还不算完,不知道红绿灯归交警管还是城规管,有时会出现错乱情况,比如红灯显示到了0,然后一直是0,就是不绿,莫不是管红绿灯的警察叔叔炒股亏太多了…..
——————————-我是分割线——————————–
以上是一些失误部分,但南京的红绿灯还有一些创新性研究
比如,我终于知道如何用两位数的倒时器指挥过百秒的时间了;一回在北京东路,吃到大红灯,一看75秒,还不错,等了很久,再抬头一看发现变成了85秒,,,,,我舍去绿灯不要又吃了个大红灯,才发现原来从75倒时到50,会变成95。。。。
再如,在太阳宫的大灯那,白天和晚上的绿灯时间居然不一样,白天56秒,晚上24秒,所以晚上经常有一个骑的像樱木花道的人,就为了赶一个80秒的红灯。。。。
而且即便如我般遵纪守法好市民,这一个月违反的交通规则也超过以前一年的总量了。。。
——————————-我是分割线——————————–
以前在上海,老不骑车,怕自己平足买了辆仅用来去超市用的女式车
现在在南京,车骑到吐,我终于理解阿姆斯特朗了。。。。我爱公交!!!
忆起暑假在乌鲁木齐,只有勺子才骑自行车,想来我不能再骑这么高的频率了
仰天长叹,我要当两条腿的筷子!!
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或许是我过于随遇而安了吧,新家的半年,让十几年的旧宅迅速淡忘,而宜春,我也得以用新的,或许说不同的眼光来看看
1.住宅
虽然在西郊,交通也不尽人意,但还是喜欢;门口就是秀江上游,青山碧水绿树,很多时候,居住条件是易于改变的,但居住环境却不是
我很喜欢现在的环境,哪怕以后回宜春工作,哪怕是现在并没有搬在这,我也愿意在锦绣花苑买上一间小公寓
等7路车,虽然口头上我是抱怨,其实的欢喜的
站在樟树下,静静的候着那颠簸的敞窗车,吹着腥腥的河风,实在是一种享受;尤其是坐到东郊的十运会游露天泳;或是穿着睡衣,头也不梳的到市中心,仅仅是买饮料喝
晚间天凉下来,沿着河走一段,可以看到末代宜春的农村生活,发现密度惊人的住宅,甚至封闭的中山西路
住在城市中,惊喜就会少很多吧
2.路线
因为家门口只有7路车,虽然分内线外线,我比较喜欢的是沿河的外线,顺着秀水东去
看到的是让农行悔青了肠子的锦绣山庄,还有秀江御景旁用于晚上纳凉的迷你广场,可以走过河的湿地公园,破败的水电站,修缮过后就再也没去过的化成岩,三年未取过的母校,一见就有冲动包下来做成LOFT的协同宾馆,很有感觉的地委大院,一些农行的老对手的大楼,行署院子,在状元洲一拐,更远的秀江,便把我抛弃
3.大家
大四的暑假,或许不能说是暑假了吧,大家并不齐,但也不乏有惊喜,比如新认识了一些人,比如重逢了很多人,我们就像是奥运会上的礼花,中学的我们码在一个炮筒里,现在的我们马上就要燃放
分别,是必然,也是为了更加绚烂,比较后悔的是又把明月山给翘了,寒假不要再翘温泉了…
这个夏天,和自己目标的计划相去甚远,但我却非常喜欢,在走的前一天,忍不住想把这段日子不断重放,看那日出日落,云卷云舒,花开花谢,看院子里的瓜果蔬菜一点点长大,我真是越来越没出息了…
还两天就要走了,难得叫大家凑麻将,结果牛蛙病了,只得临时教授新星和胡杨麻将之技,在我和袁帅袁指导的辅导下,又出师了两人
鏖战了一下午,我终于凭借着杠勉强糊口,要说糊的话,刘高和胡杨还赢的多些,真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算来累计由我刘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包括耗子,刘高,烧鸡,新星,胡杨等等,我个人也为麻将的普及做出了突出贡献~~~
而其中胡同学尚在留学中,我也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了,愿胡同学胡出亚洲,胡向世界
寒假该又是一片热闹的景象吧~~
话说家里种了三个月的南瓜从小到大,从绿到黄,终于修得正果
从藤上摘下来,足足有34斤,震撼到了很多人,也包括我
我只有5个南瓜重,到底是南瓜重呢,还是我轻呢
其实俺们家南瓜重并不为奇,爬了半篱笆的南瓜藤叶,只成此一瓜,或曰钟灵毓秀,或曰娃娃只生一个好
其实说到南瓜,我觉得观赏作用比食用作用更好,藤绕篱杂生,叶拖地自荫,最喜欢的还是那黄色南瓜花,名字虽然是土点,但看上去很美,要不是藤叶提醒,还以为是兰花附体,琼花重生….
不过老爹老妈还是非常高兴的,34斤的瓜被分了不知道多少份,散予邻里亲友,老爹更是说这种纯天然,无公害,新鲜无比,美味难敌的绿色,科学,人文瓜在世面上可以卖到50元/斤,呵呵,1700买个瓜,可以算是金瓜了,不过美滋滋的心情没多久
偶尔一次路过超市,广告上写着新鲜南瓜,0.35元/斤,也就是说,34斤也就10块钱
很久很久没逛过菜市场的我惨兮兮的飘过
明年种出个我一样重的南瓜,也才50块钱~~
早上刷牙,那管最小号的黑人牙膏用完了,会然一笑,三个月前的事,到今天,终于算是干净了
厦门的毕业旅行,准备的草草率率,进行的轰轰烈烈,结束的却晕晕乎乎,就像一场梦,再怎么美,还是要起床刷牙一样
我的旅行习惯是,想准备很多东西,但总是懒得准备很多东西;想买很多东西,但总是因为小气而没买很多东西(俺的两大致命伤…)
1.先是迟到的鸣谢,感谢火车小分队,因为懒,我就带了饼干,水还有三条曼妥斯上路,结果是我沾了很多食物的光….沾到我忘了书包里有糖,所以很有意思的是,曼妥斯背到厦门,原封不动背回上海,后来直到论文答辩我才记起来,一直吃到毕业后去新疆的飞机前一天,终于结束了
2.反过来就是厦门的东西,比如阿伟的泡面,他拿海鲜味的孝敬鼎儿,鼎儿不要,便被我收了.其实我是不大爱吃泡面的人,那碗面背回上海,直到一个不记得的中午,大学生涯的最后一碗面就被我泡了,都碎成渣了….
3.还有就是这管牙膏,在厦门和道长一房,我是全套固体,他的液体只带了瓶二合一的沐浴露,在厦大旁边超市买的这管最小的黑人,我从厦门用到上海,从上海用到新疆,从新疆用到南昌,从南昌用到家,终于,没能撑到南京
4.其实,留下来的还是有的,比如那串厦门的贝壳手链,从没买过饰品的我,在看到这么可爱的手链时,一点犹豫都没有的把它买下来了,鼓浪屿上分做三队的大家,其实都不约而同的买了,或许这才是最有意义的.只是,手链戴回上海,再戴到新疆,直到回家,它已不如原先那样拥有摄人心魄的白,淡淡的那不洁之色,就像那老照片般慢慢沉淀
八月底,路过上海,少喝酒,少聊无趣的生活,只想静静的看看大家
奶奶的职业便是修表匠,传说老爹读中学的时候是学校第一个戴手表的学生,反正种种的结果便是,我的人生,不论我是否愿意,都与手表扯上了关系
1.其实我一直认为,评价一个小孩子是否聪明,可以略微从他看得懂时钟的年岁来判断,如果真这样算的话,我或许属于早慧了,但现在想起来早慧的还不够
只记得小时候我最怕圆的东西,转筒电话,自行车,我都是很晚才敢用的,而时钟也是,每次看到分钟过了30分的位置,我都在想它怎么不会掉下去;不过按老爹教的方法,我到底还是知道认时间了,不过平时我也很少认,完全是为了应付老爹的问题,认个时间还是很容易的,但至于这个时间意味着什么,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2.对圆盘钟的抵制,到了小学也没怎么改观,不过有了考试,也就需要认时刻,更重要的是认时间,我便因此有了第一块表(或者说钟吗),就是那种挂在脖子上的塑料电子表,这也是迄今为止我有过的唯一一块数字无指针表,亦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块表了,得益于此表,我像魔鬼芬兰人一般做卷子,而我也从未有过的对数字钟如此敏感,甚至一度忘了指针表是如何读的.
熟悉一样东西,最好的方法是朝夕相处,而如果又是在小时候的话,该叫青梅竹马吧
3.到底塑料的便宜货,还是没能撑到小学毕业就报废了,手表便换成了石英表,至于为什么叫石英表,我也不知道,材质,动力还是仅仅因为习惯,我也无所谓,反正是老妈给的.传闻石英表是走的最准的表之一,可惜我还没体会到这一点,一个雨天,我把表弄丢了,也是我唯一弄丢过的一块表,当时被老妈臭骂一顿,只是我并不怎么难过
当有新东西替代你之前喜欢的东西,而你明知以前喜欢的东西不会回来,大概就是这么种感受吧
4.算来不记得是几岁生日了,老妈说要买块表做生日礼物,当时也觉得没什么东西好要的,手表就手表(依稀记得是98元,当时对于我可以算是笔小巨款).这次的手表是发条式的,上满一次,可以撑两天半,只是发表很紧,我因此不大爱上发条;表的颜色是很土的金黄色,更不乐意带;最可恶的是表带,是松紧弹簧式,被我认为是最难看的….但终归是生日礼物,我便戴了下去,算来这也是我指针表的启蒙了
有了过渡,即便讨厌,也不得不改变
5.要说当时我真的很穷,所以换表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再过生日了
好象是升高中那年,老爹把他的一块旧表送我,话说也是我觉得最合理最喜欢的表–体温表.动力存储在一天左右,只要有体温,便可以走下去,什么都不用管.可是好景不长吧,它以匪夷所思的方法离开了我,过年的时候家里进了小偷,居然在我睡梦中把我枕边的表顺走了
因此我大憾一场,喜欢的东西,难道注定不能长久吗
6.接下来我便开始阅表无数的时代,农行发的纪念表,老爹的其他旧表,还有一块甚至是老爹参加单位庆功会抽到的奖品.到最后数字表再也没见过,直到有手机时看数字时钟,我发现我已无法估摸对它的时间刻度了
花了一年习惯,却花了我十年忘却
7.大学里基本是我的无表时代,老爹的奖品表被我弄进水,锈了;三眼发条表走时极度不准;纪念表的表带太长,我也一直没去调一下,况且有手机看时间,只有考试的时候,我才会翻出抽屉里的纪念表,怀表般揣在口袋里,我的左手,很久没被晒的这么均匀了
习惯一样东西并喜欢它,却可以如此轻而易举的戒掉它,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
8.以现在的财力,其实我基本可以给自己买块心爱的表了,回来前我也看中了一款精工的白色电子表,不过老爹极度反对,”其他不管,起码手表不要买日本的”,口气是威胁和命令式的,我也很没有原则的放弃买表计划
话说穷是一方面,习惯是另一方面,至今,除了那块我讨厌的要死的生日表,我的表都是要来的,或许说习惯还不到位,应该说是传统
9.这次回来,大学也算是结束了,研究生阶段我一无所知,只知道不能再像大学时代一样了吧
这次的生日礼物,老爹把他戴的表给了我,动力是靠手的甩动,虽然动力只能存储六个小时,表带有些宽,但我喜欢这种感觉
戴表的我和不戴表的我之间的区别,我很想让大家马上体会到
只看过动画版的HC,最喜欢的角色自然是真山,可以说是我最想成为的样子,当然,以后要进化成野宫,不过话说真山也是最好斗的人,但给人的感觉是赢的潇洒,输的坦然
1.真山VS阿修—>战利品:阿久(真山负)
一开始是阿久出现时和阿修的火拼,还以为真山要追阿久呢,不过还是”让”给情窦初开的竹本了
2.真山VS森田—>战利品:竹本(真山负)
森田去打工,对于烧烤会是否等森田的对话,可以知道,竹本更信任的是森田,也不明白都是学建筑的,结果硬是输掉了自己的学弟
3.真山VS阿修—>战利品:理花(真山胜)
看到第二部才知道了结果,这一战的胜利可以说是必然的,倾出了全部的真山,理应胜利,连带的胜利是VS那个烫头发的西班牙人,甚至可以说,胜了原田
4.真山VS大公司考试—>战利品:工作(真山胜)
这点虽不是主要情节,但是重要细节,我也希望能攒很多钱,不让心爱的人受累
5.真山VS山田爹—>战利品:山田(表面上真山负,不过实际是真山胜)
被打的没有还手之力,不过那个时候发现山田好可爱~~
6.真山VS森田—>战利品:山田(真山胜)
话说我一直认为森田和山田之间有暧昧,或许,森田知道山田的心,而且知道自己不能改变吧
7.真山VS野宫—>战利品:山田(真山惨败)
我是更喜欢山田的,但无奈,野宫面前的真山,嫩的就像真山面前的竹本,不过即便是惨败,我也觉得败的很帅,而且是败在野宫手里,对自己对山田都可以说是最好的选择了
此外,是大家的身世都很清楚,比如竹本的护士妈妈,山田的酒馆爸爸,阿久的督察爹爹,还有森田的发明家父亲,只有真山的身世是个迷团…
传闻天地初开,一块灵石吸天地灵气,吸日月精华,蹦出个真山来,一系列故事后,他被封为斗战胜佛
总有一天,他会驾着七彩的云彩,迎娶他心爱的人
我猜对了开头,但我猜不中那结尾
虽然理花的幸福的,但我更心疼山田,希望她的心再也不会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