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就听说过此书,作为近代最有名的商人,以其特殊的身份,红顶商人,通于官场和商场,甚至被尊为商界宗师。


家世

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安徽绩溪人

大唐太子李昌翼(胡昌翼)的后裔

大一那年第一次旅行,去的是徽杭古道,路过江南第一关,路上有一处胡氏宗祠,说是胡core的老家,当时不以为意,直到看到此书,第一就想到了胡core,果然胡雪岩和胡core是同宗,胡雪岩被尊为红顶商人,财神,但最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发迹于官场,也最终消亡于官场,但世事反转太厉害了。怕胡雪岩做梦也想不到,他的后代会出一位皇帝般的人物。


地理

书中胡雪岩一生的主要着墨之地,就在长三角,中国自古以来的富庶之地,稍叙一下,胡雪岩起于杭州,做丝生意在湖州,在松江接触漕运,在上海于西洋人斗法,因官场徘徊于北京南京。

早在高中填志愿的时候,我就醉心于杭州,觉得只有在西湖,才能寄心学习,驰骋情怀。不料最终去的上海,四年韶光逝去,又遇上机会去南京,一待就是八年,也就此定居于南京。

沪宁杭是中国最精华的一带,出过许多人才和天才,但让人觉得有意思的是,人才虽然多,但却一直被北京吊打。

中国历代都城中,建都在南京最早的是东吴,公元229年;杭州最早的是南宋,公元1129年;北京最早的是元朝1271年;而自1271年之后,南北二京轮流坐庄,是中国仅有的两个带京字的城市。

北京的位置非常特别,历史并不比南京和杭州显赫,但偏偏南京和杭州定都的王朝多是羸弱、短命、或者说偏安一隅的王朝,而北京在近800年的历史中一直对南方进行碾压。

知乎有人分析了历史,朱元璋是仅有的从南往北统一中国的王朝,但他的儿子还是从北往南重新击败了王位保有者,将大明国都迁到北京,所谓天子守国门。南京最后一段短暂的辉煌就此结束。北京开始各种吊打南京,杭州,以及新崛起的小阿弟——上海。

书中的胡雪岩贵为财神,在杭州和上海都是风云人物,但只要王爷、军机一句话,只有夹着尾巴进京。地方终归没法和中央较劲,不服管?我一句话换你们三个老大!

而更让人伤心的就是战争了,和北京掰腕子,只有朱元璋赢过一回。北方人骁勇善战,吃的干粮完爆南方人埋锅造饭,但让人有些讶异的是,南方承受的死亡远远多于北方,就书中胡雪岩短短的一个时代,太平天国就在江南大杀四方,南京杭州俱为焦土。而南京更是在之后的历史中多次受到屠戮,名为虎踞龙蟠,长江天堑,石头筑城,但每次的结局都是兵临城下,无险可守,围城十月,玉石俱焚。每一次江山易主,南京都被屠戮一回,人说在南京,想不住在死人边上是很难的。其苦难可知。

反观北京,似乎是无险可守,但于谦背城列阵,傅作义开门投诚,北京便算少了两次灾难。这样看来,反而是上海的生活最是安逸,十里洋场、灯红酒绿,做一个一品老百姓,岂不快哉?


金融

胡雪岩所处的时代非常特殊,中国培育的本土金融山西票号在前,西方列强的银行在后,胡雪岩在两者的空当中开出了钱庄。但大浪淘沙之后,只有银行还存着,但中国的银行,又富有票号钱庄的影子。

胡雪岩的产业很多,地产,典当,药铺,以及未算上的古董洋行,但归根结底,他的本都在金融,只有握有现金流和强大的资本,他才能无往不利,通吃大小。

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什么现今最热门的专业,最顶尖的人才,都在金融。

学地产,可以成为好的开发商或建筑商,学药铺,可以成为好的药剂师和药店老板,但学金融,可以融会贯通,打通商业链和政治圈。

这是胡雪岩幸运的地方(钱庄档手出身),也是我父亲幸运的地方(国有银行成立后的地级市招的早期员工)。只可惜,这个幸运,我是错过了。


官商

官商勾结,是中国历史不可少的桥段,从最早的吕不韦囤货居奇,到胡雪岩红顶加身,官商的复杂关系已是中国文化的深深烙印。

商人自古被传统文化瞧不起,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士大夫精神早已证明是自我YY。钱权交易很正常就发生了,虽然其他国家也存在,但像中国这样,里子和表子差成这样,实在让人惊叹。

权可以生钱,钱可以诱权,是很正常的现实,但简单到所谓的捐官,实在是中国官场第一大弊,捐官为何?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苦的只有老百姓了。

当然现在也有进步,虽然仍有买卖官的现象,但总归要求官商分离,捐了官就不能从商。但这种事中国人最在行,各种裙带关系,连胡core怕也不例外吧。

既然商人没办法给自己带帽子,所以商人只能依附于官员,这也是在中国难从商的主要原因,不怕官只怕管,官员可以以各种手段花样吊打商人,这也是书中胡雪岩所叹之处,国外商人背后是国家的支持,中国商人背后是国家的刀子。比如国家把许多事情退给奸商,却不说自己管理上的问题,书中在几十年前就借清朝商人的口说出了商人的无奈,并不能要求商人流道德的血液,因为商人的目的就是利润,商人并不是做慈善,商人能做到守法,政府做到守德,这样的社会才更长久。

加上国外商人多团结,国内商人多内耗,更加剧了中国经商之不易。


经验教训

作者在书中以胡雪岩为一号人物,用其他读者的话说,写得像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一般,多智而近妖,这也无可厚非,多智怕多数人都学不来,其他的一些地方,倒也值得总结学习一下。

  1. 今日事,今日毕
  2. 给足别人面子,将心比心
  3. 不要逆历史潮流而动